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 个)、填空(50 空)、选择(28 题)、简答(4 题:水质、空气(1 计算;1 最小采气量)) 食品理化检验 绪论 总体(population):具有相同属性的被检验的食品的总和 样品(sample):从总体中抽出的作为总体的代表参加检验的一部分食品 采样方法:袋装样品按 (袋数/2 )1/2 进行抽样,固体样品采用“四分法”缩分 采样量:1.5Kg, 供检验、复查、备查用 保存原则:防止污染、防止腐败变质、稳定水分、固定待测成分 保存方法:净、密、冷、快 湿消化法:简称消化法,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等氧化性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有时还要加入一些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或催化剂(如硫酸铜、硫酸汞、二氧化硒等),以加速样品的氧化分解,完全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并形成各种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以便作进一步分析鉴定的方法。 优点:分解有机物速度快、所需时间短、加热温度较低、可以减少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 缺点:易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泡沫,可能出现碳化引起待测成分损失,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需操作人员随时照管;试剂用量大,空白值有时较高 湿法中酸的性质比较:氧化性:高氯酸>硝酸>硫酸 稳定性:硫酸>高氯酸>硝酸 干灰化法:简称灰化法或灼烧法,将样品放在坩埚中,在高温下灼烧使食品样品脱水,焦化,并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使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气体而挥发,剩下无机物供分析测试用。 优点:能处理较多的样品,提高检出率;不加试剂,空白值较低;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省时省事。 缺点:敞口高温导致被测成分挥发;坩埚对被测成分的吸留致使某些成分的回收率低。 提高回收率的措施:①采取较适宜的灰化温度②加入助灰化剂③加酸加水,促进灰化。 感官检验:以人的感觉为依据,凭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比重(specific gravity):现称相对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同温度下的纯水质量的比值。我国规定标准温度是20℃ 测定方法:酒精比重计、乳稠计、锤度计 第二章 食品营养成分的测定 干燥法:将食品样品在 95—105℃下加热烘烤或在减压下低温加热烘烤,用样品减失的质量表示水分。 测定食品中水分的方法:常见的有直接干燥法、间接干燥法和蒸馏法。 直接干燥法:烘烤时间一般为 3—4h。恒重:指前后两次烘烤称重,其质量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