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 汉字渊源于象形,它是由图画发展而成的,故称象形文字。这是我国文字的一大特点,具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汉字的产生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历史,在上古社会,文字没有产生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结绳”和“契刻”(就是用刀在木片以及陶器上刻符号)来记事。“结绳”的办法是文字的雏形,“契刻”则是萌芽状态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功臣书法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将六国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同,去其各异,以秦国文字做基础加以综合整理,编写?仓颉篇?、?爱厉篇?、?博学篇?作为典范,为官方正式标准 字体 使 用。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第 一次 统一文字的运 动 。秦朝 以前的篆 书统称为大篆 ,秦始皇时期 通 过 对 大篆 删 繁 就简 而创 制 的一种 书体 叫 小 篆 。小 篆 对 汉字的规 范化 起了 很 大的作用。小 篆 形体 匀 圆 齐 整,刚 健 流 美 。 “临 池 ”的由来 我国东 汉书法家张 芝 从 小 就爱写字。日 日 临 写,从 不 间 断 。他 每天 在院 中的池 水 里 洗 刷 笔 砚 ,日 子 久 了 ,池 子 里 的清 水 都 被 墨 染 黑 了 。后人 用的“临 池 ”一词 就是指 张 芝 刻苦 练 字的故事。 “行书”的来历 相传“行书”是东汉书法家刘德升创造的。刘德升少时读书,凡事都爱动脑筋。他感到写楷书太死板、又很慢,写草书虽快,可又太潦草不易辨认。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他终于把楷书与草书的笔法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用笔畅快、字形秀美、又易辨认的新书体——“行书”。 画龙点睛 传说南朝梁代画家僧繇在佛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当时看他作画的人很多,可他画的龙都不点眼睛,说要是点上眼睛龙就会飞上天。大家不信,一定要他点上,他刚把一条龙的眼睛点上,突然天空雷霆大作,墙壁被震破,这条龙便腾空飞起。 王羲之学书 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从七岁起,就跟父亲学字。十二岁时,又游历名山大川,遍览前代大书法家的字,扩展了胸怀,开阔了眼界,书法意境 也 更 高 远 了。他终于创造了“妍美流 便”的新书体,被誉 为 “天下 行书第 一”。 东床 快婿 东晋太尉 郗 鉴 有个 女 儿 ,才 貌 双 全 ,郗 鉴 对 其 疼 爱有加 ,眼看到了出嫁 年龄 ,郗 太尉 就派 人到丞 相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