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 11大核泄漏事故 1986 年 4 月 26 日凌晨1 时 23 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 号反发生爆炸。8 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 倍。事故发生20 天后,核反应堆中心的温度仍然高达摄氏270 度。 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数10 倍于联合国作出的官方估计,全球共有20 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27 万人因此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 万人。专家估计,消除这场浩劫的影响最少需要800 年。 1961 年 7 月 4 日, 苏联海军最富核威慑作用的“K-19 号”核潜艇在挪威沿岸北大西洋海域举行秘密军事演习时艇身密封装置突然发生漏气现象,反应堆过热,随时可能发生爆炸。 当时“K-19 号”核潜艇正好处于北约组织在挪威的一座大型军事基地附近,当时又是冷战高峰期,潜艇一旦发生核爆炸,将摧毁整个北约基地,并将促使北约动用核武器向苏联进行报复。 为了避免发生核战争,时任“K-19 号”核潜艇指挥官的尼古拉·扎捷耶夫立即召集几十名年轻水手到核反应堆舱完成维修工作,其中就包括普通水兵尼古拉·巴塔列夫。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作业,这群年轻的水兵终于将核反应堆的温度降到操纵台可控温度范围内,避免了爆炸事故。 由于这些水兵在核辐射和气溶胶极高的环境中时间过长,事后几天至数周内,共有8 名水兵牺牲,还有14 人回国不久后死去。尼古拉·巴塔列夫随潜艇上岸后,接受了住院治疗并随后退役,至今生活在俄罗斯下塔吉尔地区。 1970 年 12 月 18 日加卡平地核事故。在巴纳贝利核实验过程中,美国内华达州加卡平地地下一万吨级当量核装置发生爆炸,实验之后,封闭表面轴的插栓失灵,导致放射性残骸泄漏到空气中。现场6 名工作人员受到核辐射。 巴西戈亚尼亚铯-137 事件 Goiania Accident, September 13, 1987 在巴西的大城市戈亚尼亚,发生过一起放射性事故,可评判使用放射源的恐怖行动可能发生的后果。一家私人放射治疗研究所乔迁,将铯-137 远距治疗装置留在原地,未通知主管部门。两个清洁工进入该建筑,将源组件从机器的辐射头上拆下来带回家拆卸,造成源盒破裂,产生污染:14 人受到过度照射,4 人 4周内死亡。约112000 人接受监测,249 人发现受到污染。数百间房屋受到监测,85 间发现被污染。整个去污活动产生5000m3放射性废物,社会影响之大,以致在戈亚尼亚的一个建有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