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口腔临床药物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析 1. 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以正常用法用量和用法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的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者有害的反应。 2. 副作用:是在使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无关令人感觉不适的药理反应。 3. 药物代谢动力学:它是研究药物在体内运转及代谢变化的过程和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的科学。 4. 首过消除:药物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在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减少进入体循环的药量,这一现象称为首过消除 5. 生物转化:有叫药物代谢.在体内酶系统或肠道菌的作用下,药物发生结构变化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6. 消除半衰期:血药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7. 生物利用度:是指经血管外给药后,测得所给要物达到血液循环的速度及程度。 8. 缓释制剂: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9. 控释剂:是指用药后能在设定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子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 10. 局部麻醉药:局麻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和传导的药物是指作用于神经干暂时性阻滞神经的产生和传递。从而产生神经末梢所在区域感觉麻痹或神经干支配区感觉及运动麻痹而不对神经造成损伤的一类药物。 11. 消毒防腐药:是具有杀灭或抑制病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一类药物。 12. 消毒药:是指在一般浓度下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13. 防腐药:是指在一般浓度下抑制微生物繁殖的药物。 14. 治疗药物监测(TDM):目的是通过对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的测定,研究临床用药过程中,人体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影响,从而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疗效,避免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简答论述题 一、临床试验特点 1、i 期主要是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2、ii 期是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 3、iii 期是进一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4、iv期是已上市药物的再评价。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形式 ①副作用②毒性作用③后遗效应④变态反应⑤继发反应 ⑥特异质反应⑦药物依赖性⑧致癌作用⑨致突变作用⑩致畸作用 三、阿替卡因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 1、药理作用:酰胺类局麻药,与利多卡因相比,易在组织内扩散,局麻效能强,起效时间约四分钟,在局麻浸润时持续时间约 2.4小时,毒性比利多卡因低,过敏反应少见 2、临床应用:适于拔牙,牙髓及牙周治疗的浸润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