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例分析 第七节、病例分析 【病案1】 患者,女.1 岁半。 主诉:(母亲代诉)患儿啼哭,拒食,发热2 d。 现病史:2 d 前患儿发热,烦躁不安,夜间啼哭。昨天拒食.流涎增多。今晨发现患儿口内黏膜及口唇部有小水疱。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温38.2℃。口唇黏膜、舌、牙龈广泛充血水肿,有成簇透明的小水疱.部分水疱破溃形成浅表小溃疡;直径1—2 m m ,部分溃疡融合成较大表浅形态不规则的浅表溃疡。上唇肿胀明显,在唇红与口周皮肤可见成簇小水疱,井可见疱破渗出液形成黄色痂皮。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取疱疹基底物直接涂片可见病毒损伤细胞(气球状变性、细胞水肿、多核 巨细胞、核内包涵体)。病毒分离和培养,确诊为单纯疹疱。血清学试验,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效价明显增高。 l 诊断: 疱疹性龈口炎(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2 诊断依据: (1)发病常见于 6 岁以下儿童.6 个月至 2 岁儿童更多见。 (2)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 (3)病损表现为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充血黏膜上出现成簇小疱疹,不久破溃形成小 的浅表溃疡,小溃疡融合形成大而不规则溃疡。 (4)疼痛明显,尤其进食时,表现为患儿拒食,同时流涎增多。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5)同时伴有口周皮肤损害:成簇小水疱、渗出、结痂。 3 鉴别诊断: (1)口炎型口疮(疱疹样口疮)①发病多见于成人。②病程反复.不经过疱疹期.全身 反应轻。③损害仅限于口腔内角化程度轻差的粘膜,无皮肤损害。④病损表现为口内粘膜散在分布多个小溃疡,有自限性。 (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年以后较多见。②口腔黏膜任何部位,颌面、胸'腰、腰背皮肤均可发病。③水疱较大,疱疹聚集成簇,沿三叉神经分支排列成带状,损害不超过中线。④疱疹和疱破后形成的溃疡疼痛剧烈,老人更明显,有时病愈后,有顽固的疱疹后神经痛。⑤病程一般为 2—3 周,愈后很少复发.甚至可终生免疫。 (3)手一足一口病 ①发病者多为 3 岁以下儿童。⑦夏秋季节发病多见,有疾病流行史。③有前驱症状:低热、困倦和局部淋巴结肿大。④皮损为手掌、足底、手背、足背、踝关节及臀部皮肤出现散在的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斑疹、丘疹和小水疱,数量不等。斑疹周围有红晕,中央为小水疱,皮肤水疱数日后干燥结痂。⑤口腔黏膜均可发生疱损.疱粟粒大小.聚集或散在分布,迅速破溃形成溃疡。⑥全口牙龈无红肿。⑦病程一般5~10 d。 (4)疱疹性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