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 縻 古人将用以控制马行动的马络头称为羁,用以控制牛行动的牛靷叫做縻,两者合称羁縻,即控制牛马行为之意。牛马乃人类最早使用的畜力,牛在商周时用于耕田,使生产力有了成倍的提高,马用于作战,使战争发展到长途奔袭的新水平。牛有吃苦耐劳的筋骨,马有奔驰万里的体魄,故人们皆以“牛筋马力”盛赞牛马之伟大。当然牛也能作为交通工具,如道家祖师老子(又名老聃)当年就是骑牛西行,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县境内)为关吏所阻,被迫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后才得以出关,此后西去不知所终。东汉顺帝时,为发扬民族精神,抵御印度佛教侵入,张 道陵 在鹤 鸣 山 (今四 川 省大邑 县境内)创 立 了道教,他 不仅 以《 道德经》 作为其 理 论 基 础 ,还 把 老子作为教主 ,尊 奉 为“太 上 老君 ”,并 发挥 其 非 凡 的想 象 力,称老子西去后到达 印度,并 收 释 迦 牟 尼 为徒 ,从 而 使释 氏 有了创 立 佛教的知识 基 础 ,所以说 道教是佛教的“先 生”,这 也许 是中 国 人在历 史 上 首 创 的第 一例 “阿 Q 精神”。 由 于牛是农 耕时代 中 国 人赖 以生存 的基 础 ,所以历 朝 历 代 政 府 无不极 尽 保 护 之能事 ,凡 私 自 宰 杀 耕牛者几 乎 都 要 被处 以重 刑 。至 于牛的崇 高品 德,更 为历 代 文 人所敬 重 ,尤 其 是对 牛异 常 敬 仰 的大文 豪 鲁迅 于二 十 世 纪30 年代 写下了“横 眉 冷 对 千夫 指 ,俯 首 甘 为孺 子牛”的名联 ,五十 年后的广 东省深 圳 市 政 府 运 用此联 意境,在政 府 大院 内竖 起 了“孺 子牛”的雕 塑 ,教诲 出入院 内的政 府 工作人员 都 要 象 “牛” 1一样忠于百姓,为人民服务。从当年秦始皇号召百姓“以吏为师”,到今日深圳市政府号召官吏“以牛为师”,其意义不可谓不深远。 马的作用更是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形容行动迅速称为“马上”,形容人的才能独具称为“马到成功”,形容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为“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形容老有所为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更是千年传颂,烩炙人口。至于现代人所用的“马路”、“码头”、“马步”、“马力”……等词语也无不与马有缘。牛马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典型,人们对生活之苦常用“牛马不如”来形容;对高山仰止、景行行之的耿耿忠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