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_第1页
1/15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_第2页
2/15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_第3页
3/15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 2009-8-4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较准确的客观测听法。测试时病人无痛苦,不受病人主观意志及意识状态的影响。 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检测 1.电极的放置 听觉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录电极放于颅顶或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前额电极接地并与前置放大器输入盒连接。 2.刺激声信号 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 10~20 次,叠加 1000 次;多通过单侧或双侧耳机给声,对侧耳给予白噪声掩蔽。一般采用 70-80dB 刺激声强度开始为宜,检测时受检者需要完全放松,也可在睡眠、麻醉或昏迷状态下进行。 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分析 在较强声刺激,如60~80dB 声刺激下可从颅顶记录到7 个波形,主要为Ⅰ ~Ⅴ波,分别主要由听神经(波Ⅰ)、耳蜗核(波Ⅱ)、上橄榄核(波Ⅲ)、外侧丘系( 波Ⅳ)、下丘核波Ⅴ)产生。其中,I、III、V 三个波较稳定。 1.各波的潜伏期 Ⅰ波的潜伏期约 2ms,其余每波均相隔约 1ms。 2.波间潜伏期 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在给予 60dB 以上刺激强度时,各波间期相对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一般为 4ms。 3.两耳间各波潜伏期比较 一般侧间差别不超过 0.2ms。 4.波Ⅴ反应阈 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 10~20dB,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检测;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三、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临床运用 1.客观听力测试 适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聋、职业性聋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病人,可通过脑干电位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2.脑干肿瘤 脑干肿瘤、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波Ⅴ潜伏期延长,甚至消失,双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ms。 3..脑干炎、脑干血管梗塞、出血、脑干损伤 常导致 I-V 波异常改变,特别是波间期延长,波形变异甚至消失。 4.耳聋的定位诊断 传音性聋病人,脑干电位测试不能得到满意结果,表现波Ⅴ的反应阈提高,但潜伏期延长。对神经性聋,特别对听神经瘤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较小肿瘤波Ⅴ 潜伏期可正常,但双耳差值常超过 0.4ms,随肿瘤增大,脑干电位变化可更趋明显,多表现波Ⅱ以后潜伏期延长而波Ⅰ正常,超过4cm 大的肿瘤,将使各波全部消失。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