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善于积累素材是写好公文的基础. 叶黔达教授坦言,公文写作不是"有感而发"而是"代人立言",所谓"公文姓公,言不由衷". 讲话稿等公文写作的几个规律: 一是“三分之一定律”.一篇好的讲话稿,应该是"上级精神,领导思想、写作人员思想各占三分之一” 二)二是“二八定律”。即 80%是继承,20%是创新。这两个定律都说明,要善于积累。 积累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文献资料的积累。 二是思想的积累。 三是论述的积累。 四是语言的积累。 (二)善于学习领悟是尽快“上路”的捷径。 (三)勤于练笔是行市写作功底的根本。 “常看胸中有本,长写笔下生花。”坚持从读悟写。 (四)善于思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五)忠诚是文密人员应当具备的特质 古人说文无定法。作为公文写作来说,虽无定法,却有无形的规范和规律。根据实际工作体验,本人认为公文写作有许多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这也是写好公文必需把握住的。步骤/方法 2 1. 切实领会好领导意图 公文是为领导活动服务的,是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因而能否真正领会好领导意图,是决定公文写作是否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2. 系统储备素材和观点 拥有充分的素材是撰写好公文的基础。写文章实际上是对素材的归纳、消化、加工和升华的过程。储备素材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要有众多的文本材料,另一个就是平时多注意思考,进而形成有独特见解的观点群。 3. 撰稿注意双层思维 所谓双层思维就是在文章特别是那些常用公文运用的写作方法。第一层是指首先考虑安排结构、选择素材,也就是按照内容的要求着眼于“搭架子”的构思、谋篇。第二层就是基本柜架通过后再围绕表达主题。在语言、逻辑方面进行“精炼”,挖掘中心思想,在文章撰写中按这两层次运行,提出一个较细纲目,形成基本雏形,然后再从观点、论述、事例修辞等方面进行逻辑、系统地加工。这样做,往往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其原因很简单,授命写作不是个人说了算,而是领导意见决定文稿成功与否,这样会经常出现与领导要求不符的情况。如果所有的精力时间都用上,也难得一次就通过。再着说,精力无重点地使用,不利于思考和提高构思的效果,本身就不利于 3 提高通过率。当然对一些简短和非常熟悉的文章应潇洒一气哈成,效果也会很好。 4. 努力深化公文主题 公文的主题,是通过载体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明确意图、基本意见,是行政目的和行文目的的具体体现。有些文种的公文明显地呈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