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彭宇行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厅长)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的原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潮中,我省作为我国西部科技资源大省,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调研发现,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产业政策缺乏统筹规划、创新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成果应用缺乏支撑手段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健全保障措施 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 (一)突出优势,确定产业方向。我省是科技资源大省,全省专业技术人才已达234.3 万人,各类科研机构达1461个。“十一五”期间,累计登记重大科技成果2957 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励1228 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27 项。卫星 2 通信、超衍射光刻等重大项目成果入选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轨道交通、核技术、物联网等领域具有较强技术优势。政府部门要紧密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发展和产业前沿,充分考虑我省技术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按照先导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超前部署,科学规划,努力推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持续良好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二)统筹协调,实现重点突破。要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明确发展时序,促进协调发展。同时,对有较好产业基础、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的自主创新产品要给予重点支持,使其迅速成长为新兴产业;对市场潜力大、创新性强、成长性好的产品要进行前瞻性培育,使其技术尽快成熟,尽快实现产业化生产;对具有优势特色、有区域性、行业性需求的产品要给予重点关注、引导支持。 (三)落实政策,创新推进举措。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由省级相关部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组成的创新合作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创新型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以股份制、委托开发、成 3 果转让、知识产权许可等方式,建立产学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