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一、“工匠精神”及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工匠精神”首次提出是在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是和“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一同出现的热词。报告中写道:“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经提出,就在全社会引起了热议。习总书记 4 月 26 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所谓“工匠精神”,美国学者亚力克?福奇认为,工匠不单指手艺人,还应包括使用现成的技术工具和利用创新精神解决各种问题的发现者和发明家。国内的学者认为,“工匠精神”要求劳动者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综合起来,“工匠精神”是专研技能、精益求精、敬业担当的职业精神,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理念三个层次。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重点是增加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关键是体制和机制创新,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就是从供给侧来提升供给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益,用性价比高的好产品和服务来刺激消费,归根结底是从供给侧调整生产要素的质量,使先进的生产力全部投入到供给侧。而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如果能从供给侧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充分地调动起来,就能够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也就是说,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含着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既要进行生产力的提升,也要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解决生产力当中人的因素是内因,而体制机制创新是外因,妥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会促使供给侧从无效低端的供给,走向中高端的有效供给,进而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因此,大力培养工匠精神既是助推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二、铁岭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供给侧改革存在的问题铁岭市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全国工业化的进程,工业有了一些发展和进步,特别是随着沈铁工业化走廊及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批新企业相继入驻,提升了铁岭工业的总量,改变了原有一二三产业“三三制结构”,第二产业已经占据铁岭经济的半壁江山。从第一季度市经信委的运行情况和园区办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