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第一课时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蒙、奸、贪”,认识“仑、诈、匣”,读准多音字“济”。理解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3.品读感悟课文的1、2自然段,感受后羿这一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1.品读感悟课文的1、2自然段,感受后羿这一人物形象。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嫦娥奔月》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五下的一篇课文,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神话故事,在本篇课文的的第一课时教学中,如何根据文本特点,把学与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促进高年级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以及阅读能力?1.以人物形象为线索。这则神话故事通过后羿、逢蒙、嫦娥三个人物的所作所为,彰显了嫦娥的美好形象,因此字词教学与人物特点相融,把生字新词重新组合成串,学生在学习字词的同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并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树立起立体的人物形象。2.以学用结合为策略。即学语文与用语文相结合,语文与生活相结合。字词教学与表达相提,阅读教学与学生习作并论。3.以儿童发展为宗旨。即立足儿童的学习基础,顺应儿童的学习需要,为儿童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力求问题为儿童而生,策略为儿童而用,疑难因儿童而解。一、导入: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一)以神话进题:1.回顾神话:同学们,我们曾经读过很多神话故事,都有哪些呢?2.总结特点:同学们知道的神话故事还真不少,神话有什么特点,谁来说一说。(神话特点之一: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神话特点之二: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祝愿。)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指读课题)嫦娥奔月【设计意图:该环节关注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已有感知,引导学生略知神话的两个特点,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学习兴趣。看似平常的神话故事特点却是本课教学的定睛之笔,在教学中多处渗入神话故事的独特之处,彰显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对神话故事的认知。】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整体感知。1.那么《嫦娥奔月》究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神话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二)学习生词1.认识人名师:这个神话故事里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出示一组词语:读:你找准了,谁再读一读。蒙是后鼻音,你读得很准。谁也来读一读。写:(1)蒙也是个生字,要把它写正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下面我们来一起写写这个字。注意把它写正确、写漂亮。(3)师述:秃宝盖靠上方,一横短短不能忘,豕字一横在线上。弯钩写在横中线。看清楚了,请同学们拿出钢笔在田字格中描红一个,仿影一个,再临帖。(4)注意写字姿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5)生字展示。看这位同学写的字,你们觉得他写得怎么样?一横横在横中线上。(点评:看来这位同学抓住关键笔画把握了间架结构。)上面写得紧凑。(点评:上紧下松。)总结:同学们在写字时,不仅要写好关键笔画,而且注意间架结构,就能把字写美观。2.人物特点(1)读准字音找出人物过渡:下面这组词语分别跟这三个人物有关,自己在座位上读一读★第一行词语和谁有关,谁来说说?(点击出示后羿)★第二、第三行呢?(分别点出逢蒙和嫦娥)★济是个多音字。注意“接济”的“济”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jì,你能再组两个词吗?给另外一个读音组词。(j)比较:文中说(出示句子):“她(嫦娥)经常接济生活贫困的乡亲。”这句中“接济”能换成“救济”吗?看看这两个句子——(小黑板出示)同意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总结:接济是给生活中有些困难的人一点帮助,救济是对那些特别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接济还能换成救济吗?看来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真的是值得推敲!(2)学习生字,理解词意。红色的是本课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贪:很形象,古人呀,曾把贝壳当成钱币,有些人天天想钱,真是贪得无厌★课文说逢蒙“奸诈贪婪”?你的脑海里还有谁?(秦桧:遗臭万年的奸臣;曹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