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稿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阳宗海小语名师工作室:李玉芳2016 年 4 月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它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目前,朗读教学已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多数学生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但能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的学生却是极少数。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各种弊病:朗读时“多字、漏字”;朗读时“唱读”;“一字一顿”速度过慢;速度过快,无法品味……那么,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一、充分发挥教师、录音的朗读示范作用。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如在学习《燕子》一课时,老师抓住课文的基调,示范朗读出燕子的灵活、轻快,并请学生闭目边听边想象相关画面。这样一来,音画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了燕子的灵活、轻快,不由自主地喜欢起燕子来,朗读起来也就津津有味、兴趣盎然了。(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赞歌。)高年级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教师的范读仍很必要。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悲同喜,更能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朗读的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