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计算》说课稿一、说教材《周长的计算》是小学数学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说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的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水平、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作如下的预设:1、基础知识目标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地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测量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创新素质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尽量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使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要采取不同的周长计算方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四、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我的思路是:1、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算出它的周长,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并简单说一说理由。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3、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优势,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最后,我再来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五、教学程序及设想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逐一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五角星、半圆、钟面等)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或物品。2、直接导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接着问:谁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生可能说: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再问:你是怎么想到的?(让学生说一说,加深对周长的感知)3、让学生具体指一指自己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样的长度。(让小组内互相指,再派代表指给全班同学看)4、描一描平面图形的周长这一环节我采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材料作为研究素材,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通过说一说、描一描,指一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操作中理解周长,使周长的外延更宽泛。二:研究求周长的办法1、谈话: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假如要知道你所喜欢图形的周长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办法来吗?让学生独立思考。按所选的物品或图形组织反馈。最后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钟面、圆形、半圆形可用绳子围,然后再测量绳子的长度。三角形、四边形、五角星先测量边的长度,再把所有的边加起来。把周长拓展到不规则平面图形中,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更加深刻。并能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三:探究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