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古代的“厌讼”现象及其原因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讨论背景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厌讼”现象,在案件处理中首先考虑的是调停,避开诉讼。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也在许多亚洲国家中有所体现,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信仰密不可分。二、讨论目的本讨论旨在探究中国古代“厌讼”现象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化了解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和制度,为今后的司法制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三、讨论内容1.厌讼的概念及其历史渊源;2.厌讼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分析;3.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及其与厌讼现象的关系;4.厌讼现象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四、讨论方法本讨论拟采纳文献资料法和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考证方法,结合社会学、法律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对古代社会和文化进行分析和解释,探求“厌讼”现象,并对其内在的原因进行深化的讨论。五、预期成果1.对“厌讼”现象的概念、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化的探究,并形成明确的理论框架;2.对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制度方面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3.为中国现代司法制度改革提出借鉴意见和建议。六、讨论时间安排本讨论计划于 2024 年 1 月开始启动,历时 7 个月,估计于 2024年 8 月完成论文撰写。七、讨论经费预算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本讨论采纳文献方式和考证方法,成本较低,估计经费支出 12000元左右,主要用于文献购买、场地租用、装订等费用。以上就是中国古代的“厌讼”现象及其原因的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得到指点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