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数学课程标准(2024 年)第三学段(7~9 学年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三、课程设计思路 2 第二部分课程 目 标 2 一、总目标 2 二、学段目标 3 第三部分 内容标 准 3 第三 学 段( 7 ~ 9 年级) 3 一、数与代数 3 二、图形与几何 4 三、统计与概率 6 四、综合与实践 6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6 一、教学建议 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二、评价建议 9 三、教材编写建议 1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2 附 录 13 附录 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13 附录 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13 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讨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进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进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制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进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进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育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育公民素养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进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育目标,要面对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进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究。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