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 2 课时探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广州市第五中学马丽娜一、说教学设计(一)说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理解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2、情感性目标:① 通过观察,感受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② 感受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激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对生命科学的热爱。3、能力性目标:① 尝试从现实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② 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③“”通过进行 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二)说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第 2 课时。本实验是一“”个 探究实验 ,实验的本身很简单,但是对于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如何分析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讨论和得出结论等探究能力有较大的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关于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探究的方向和内容。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教材安排:通过 问题探讨 展示渗透作用的现象和认识半透膜,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实验,认识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通过探究活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为学生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提供了指导和参考案例。教学重点: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教学难点:能够对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学会讨论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三)说教学对象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一新课程的学习后,应该初步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和具备相关的能力。在初中生物学习中也奠定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本课通过探究性活动,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通过培养学生形成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模式。一方面为他们终生“”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通过 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群体的水平。(四)说教学策略1、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应该发生改变,角色必须变换,由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