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7、俄狄浦斯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1)所谓俄狄浦斯情结,又叫恋母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即恋父情结。(2)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的生殖器阶段,儿童产生了恋母(恋父)情欲综合感,驱使儿童去爱异性双亲而讨厌同性双亲。(3)弗洛伊德认为这两种情结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将之应用于文学艺术的研究,分析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作品。(4)评价:俄狄浦斯情结说在西方文艺创作和批评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对解释某些文学作品的主题有启发意义,但将之视为文艺批评的万能钥匙显得牵强附会,荒唐可笑。0038、精神分析批评:(1)精神分析批评始于 20 世纪初,有人认为始于《释梦》一书的出版。(2)最早将精神分析学应用于文学批评实践的是弗洛伊德及其弟子。(3)精神分析批评有三种模式:传统精神分析批评、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0039、传统的精神分析批评:(1)在这一阶段,批评家们试图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方法直接应用于文学研究,力图发现作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2)在这一阶段,精神分析批评是与一系列弗洛伊德式的假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① 艺术被看成是一种精神病的表现;艺术家都是神经质的、病态的、精神失调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种病态和精神失调的副产品。② 文学艺术被看作是与幻想或白日梦相类似的东西,被当作作者的幻想投射。(3)在这一阶段,泛性论和俄狄浦斯情结对精神分析批评产生了极大影响。(4)评价:这种说法有局限性,因为:他们只注意无意识和本能的作用,忽略了意识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忽略了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和审美因素。0040、论弗洛伊德关于作家与白日梦的思想(1)这一思想见于弗洛伊德的《诗人同白昼梦的关系》一文。(2)文学素材来自诗人的幻想,成人幻想是儿童游戏的置换。(3)白日梦是诗人利用现在的条件,按照过去的方式来安排未来的图景,这就是诗人的创作的心理机制。(4)诗人比常人更能弱化白日梦的自我中心化的倾向,会把他的自我分裂多个自我,从而消除读者对诗人个人化幻想的厌恶。0041、梦的理论:(1)它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梦的本质就是一种被压抑被压制愿望的被伪装起来的满足。(3)梦的内容可以分为“”“”显现内容 和 潜在思想 两部分。(4)梦有四种作用方式:① 压缩:就是指多种潜在思想被压缩成一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