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临床 教研组教案作者:陈捷 授课日期:2006 年 11 月 04 日课程名称《皮肤性病及护理》授课专业护理专业课时安排2 学时课次7、8 节 课题真菌性皮肤病 教 学目标1、掌握常见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2、熟悉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方法;3、解真菌性皮肤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教学重点常见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教学难点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分类教学方法讲授、导学法、学生讨论法、演示、练习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结合图谱加深印象实验准备教学 过 程1 、浅部真菌病1.5 学时2 、深部真菌病0.5 学时参考书或新内容新进展1、皮肤病学。2、皮肤病护理学。 课 后 记本次课目的明确,教学方法得当,重点突出,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好。1真 菌 性 皮 肤 病 第一节 概 述一、定义:真菌性皮肤病亦可称皮肤真菌病,是指由医学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粘膜及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二、真菌的特点:具有真正细胞核,产生孢子,以寄生或腐生等方式吸收养料,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多有分支或不分支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生殖、具有甲壳质的微纤维或纤维素(或其他葡聚糖)或两者兼有的细胞壁的有机体。三、真菌的种类:发现近 20 万种真菌,其中仅有极少数真菌具有相当毒力,能侵袭人体。多数真菌平时无害,只有当宿主免疫受损时它们才具有侵袭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真菌按其形态可分为两大类,即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后者分为皮肤癣菌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四、真菌病的分类:共有五种表现形式:侵袭性感染、机会性感染、真菌性变态反应、真菌中毒及真菌致癌;若按感染部位来分,则可分为浅部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三大类。 1. 浅部真菌病:是指限于表皮、皮肤附属器和粘膜的真菌感染,主要致病微生物为皮肤癣菌和念珠菌,大多表现轻微,容易诊断,疗效良好;2. 深部真菌病:则指那些累及真皮及以下、内脏、血液和系统性真菌感染,主要致病微生物为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及毛霉等,大多为机会性感染,患者多有较严重的基础疾患或免疫抑制,如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可危及生命。第二节 浅部真菌病头 癣一、定义:是一种累及头皮毛囊的皮肤癣菌病,通常可导致炎症性或非炎症性脱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前儿童。二、致病微生物和发病机制头癣患者的毛发在显微镜下有三种主要类型,即发外型、发内型和黄癣,反映真菌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