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鸡靶器官的比较蛋白质组讨论的开题报告一、讨论背景与意义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球鸡群中的病毒,能够导致鸡类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的发生。该病毒主要感染鸡的法氏囊,造成免疫系统受损并引发严重的免疫抑制,给鸡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因此加强对该病的讨论具有重要意义。比较蛋白质组学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生物体或不同情况下的蛋白质组特征来了解生物学差异的方法。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讨论中,以往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病毒的分离、鉴定、特性和机制等方面。而如何从细胞水平了解病毒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等方面还需要更深化的讨论。因此,本课题选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靶器官进行分析,寻找和鉴定病毒感染时与寄主细胞之间发生变化的关键蛋白质,为病毒与宿主间相互作用机制的讨论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为控制和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提供新的思路。二、讨论内容和方法1. 讨论内容本课题选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的靶器官——法氏囊为讨论对象,采纳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感染前后的法氏囊进行蛋白质组的分析比较,寻找与病毒感染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讨论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2. 讨论方法(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繁殖和提取通过法氏囊淋巴细胞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株,并在感染后 72 小时收集病毒,采纳超离心法将病毒颗粒沉淀,再用 PBS 溶解浓度至1mg/mL,作为感染法氏囊细胞的病毒溶液。(2)器官样品的采集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采集感染前、感染后 72 小时的鸡法氏囊,分别制备器官样品,并进行蛋白质组分析。(3)蛋白质组分析分别将感染前、感染后 72 小时的法氏囊样品进行蛋白质组分析,包括蛋白质的提取、消化、分离和识别等步骤。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样品之间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寻找与病毒感染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差异表达蛋白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三、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与病毒感染前后靶器官蛋白质组的比较分析,本课题有望筛选出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并进一步揭示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此外,本课题所讨论的蛋白质在寻找预防和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新靶点和策略上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