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工程质量监督制度转变的思考工程质量监督制度转变的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动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工程建设事业蓬勃进展,工程建设规模大幅增加,质量技术难度不断加大。然而,随着建筑业与房地产业总量的逐年上升,此起彼伏的工程质量事故一直在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工程项目的安全与质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民众的关注。本文讨论了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转变。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行为分析;制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些年来,工程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危害到广阔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建筑市场混乱、各方责任主体行为不法律规范等是质量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的产生,不仅需要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法律规范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同时站在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与质量监督机构的角度,也需从自身的监督管理制度入手,在建筑法律法规体系的框架范围内,根据各地实际具体情况,细化和制定针对具体实际的监督模式与机制。 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1 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以深化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为核心,以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为依据,以建设部 5 号部令的发布为契机,构建市场与现场相符合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与机制,为进一步建立完善“企业自控、社会监理、政府监管”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各方主体质量责任,增强各方主体质量意识,法律规范各方主体质量行为,而推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实践,保障建设工程实体质量稳步持续提升。 1.2 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在遵循国务院第 5 号部令的大的原则上,质量监督机构也可以根据监督中的实际情况对工作进行灵活的部署,笔者以为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模式的构建和部署中还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科学法律规范、经济合理、标准化管理的原则 在深化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以母法《建筑法》为准绳,同时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标准,在继承原有传统质量监督模式的基础上,以科学法律规范的态度,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监督管理体系中的细节问题,做到在一定的人力、物力与监督资源范围内的高效、长效性以充分体现经济合理的原则,另外,在创新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实践中,需要对一些定性或定量的数据归类统计,建立台账或分门别类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