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王义闵国立中山大学物理系讨论生魏良安国立中山大学物理系大学生高甫仁国立中山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一、光学显微镜之进展光学显微镜自问世以来,已历经了四百年的演变,对于近代科学的进展有极大的影响。其演进的原动力,来自于人们想清楚地看到肉眼无法分辨之微小物体。于十六世纪,光学放大仅靠单一凸透镜完成,但它的制作也导致了显微镜的进展。显微镜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但关于第一台显微镜的滥觞,就不得不提到 Antony van Leeuwenhoek。他将小玻璃球抛光成一片透镜(放大率约为 270 倍),并利用此透镜做出世界上第一台有用的显微镜,在他多产的一生,他建造了约四百台的显微镜。由于他只使用单独一片透镜,所以 Leeuwenhoek 的显微镜被归类为单一透镜显微镜。现今所谓的『光学显微镜』一般指复合式显微镜,是由目镜及物镜所组成。十七世纪时,英国人 Robert Hooke 即利用自行制作的复合式显微镜发现了生物是由细胞所组成。十九世纪时,显微镜的进展已有长足的进步,并奠立了现今显微镜的规格,例如 Carl Zeiss 致力于显微镜的制作、Ernst Abbe 提出了显微光学原理的理论基础及 Otto Schott 对光学玻璃详尽的讨论。时到今日,显微镜的种类与用途已包罗万象,而显微观测技术也随之增进,较重要且广为使用的显微技术包括暗视野(dark field)、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差分干涉(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偏光(polarized light)、以及荧光显微术(fluorescence microscopy)等。二、荧光显微术与生物医学讨论的关联显微术对生物医学进展的影响可谓是空前,但仅凭单纯之空间分辨率并无助于自生物样品撷取太多有用之信息,目前在许多生物样品的观测上,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可说是观测某一特别蛋白质在局部分布上最具广泛用途和有效的方法。发特定荧光的染料常被『接至』(chemically bonded)一纯化的特别抗体(antibody)上,而此染料-抗体之复合分子则在样品上寻找相对于此抗体之抗原(antigen)并结合。如此一来,藉荧光显微成像即可显示此一特别蛋白质的分布与位置(抗体、抗原皆属蛋白质分子)。另一侦测特别蛋白质的方法即为借助绿荧光蛋白质(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此种蛋白质首在 Aequoroa victoria 水母上找到,它的分子量为 238,在适当的波长激发下可发出绿色荧光。藉重组染色体的技巧(recombinant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