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成大事者必靠人才,而在使用人才之前,选人至关重要。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称得上是人才,或者说,并不是所有人才都适合于你的事业。因此,为了使组织和团队更好地进展下去,领导者如何选到合适的人,非常关键。曾国藩在选人用人的实践中,给后人总结出了三条非常有用的选人原则,值得每一位选人用人者参考。这选人的三大原则分别是:选人切勿眼光过高;首选忠义血性之人;德才兼备,以德为本。选人原则一:选人切勿眼光过高诸葛道熹:假如眼界过高,很容易陷入孤芳自赏的境地。万物皆遵循这样的道理: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明必有所蔽。人自然不会例外:人无完人,才无全才。中国的上古兵书《太白阴经》对此讲得很明白:强悍刚勇的人,可以勇敢地对待大难,其个性却难以持久;温顺安分的人,可以循规蹈矩,却难以灵活变通;性情沉静的人,可以考虑长远的规划,却难以应对突发的事件;性情谨慎的人,可以保持已有的成就,却难以开拓事业。这段千古金言启示后人:假如对人才一味求全责备,“眼光过高”,难免会让你感觉“无人可用”。曾国藩从来都不信任有所谓的“全才”。他认为,书上所说的“百长并集、一短难容”的完人,只是后人的追崇之词罢了,领导者在选拔人才时切勿上当。事实上,曾国藩自己就是一个有所长有所短的人。比如统领将佐规划战略上他很在行,但要让他带兵亲自参加一场战斗,他就总是会吃败仗。因此,他对这个选人切勿“眼光过高”的原则是深有感触的。他曾指出,一世之人才足够一世之用,就看怎么去发现去识别。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大约上等的贤哲,只能靠天缘才能遇到。中等人才,则可以以人力求得。阁下眼界太高,将来恐怕没有一个能够为你所用的人才。程子曾经对司马光说:愿相公宁愿受一百个人的欺骗,也没有使好贤之心从此而没。阁下认真体会一下这两句话,降低取才的标准,猎取的人才也渐一天比一天多了。诸葛道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领导要注意发挥人才的长处就行。究竟应该怎样选拔人才呢?曾国藩认为,选择人才的关键在于不拘一格,评判人才的关键在于不求苛细。不能因为有一点朽烂的地方,就把几人合抱之粗的大木给丢弃了;不能因为仅仅撒了几网就灰心丧气,以至于错过了逮到大鱼的机会。一个人,只要有一个特长,就可以用之了;用人者最应避开的是,由于有一点小毛病而将有用之才弃而不用。曾国藩很反对以出身、资历来衡量人任用人。他曾讲过这样的例子:汉代大将军卫青在年轻时曾给人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