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教育改革切实转变育人方式扈华唯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根本途径和终极目标。要正确深入理解深化教育改革,就必须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核心素养、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新教材等课程改革新要求,把握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举措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动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施新课程、新考试评价的过程中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正确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一)正确理解新的课程方案相较于之前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变化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 4 个方面。以核心素养为纲,从“教书”向“育人”转变。新课程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成人的社会化作为新时代教育目标。素质教育不是课程之外另加的,而是融合在各学科课程的内容之中以及学科课程实施和评价的行为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综合表现,素养是素质的具体化和细化,是素质的显性化表述,素养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和修炼来培养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编制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制定学业质量标准,指导教学实践,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从“千人一面”到“多样可选”转变。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力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在数学上有优势,有的人在艺术上有潜力,我们不能用同样的目标和方法去教所有的孩子。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教育必须为各行各业培养适合的人才,因此我们的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就要更有弹性,并且降低了必修学分要求,让高中学校更加多样、各具特色。改变学习动力机制,从“外压”向“内生”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外部,如父母、家庭、周边的人以及社会环境,外压带来的动力和诱惑是有限的、低能量的,难以维持高投入学习。新课程实行新制度,如生涯规划指导、选课走班,让学生自己选,促使学生知行合一,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发现兴趣、找到潜能、学会担当、读懂自己。推进教学方式改革,从“知识点”到“核心素养”转变。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教学方式,办不一样的学校,培养不一样的人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