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 7 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 个汉字。3、了解故事内容。4、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本课 7 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3、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过程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1、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2、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3、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可爱的、机灵的、调皮的……)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可爱一点,谁来试试?(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4、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预设 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预设 2:形声字。5、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二、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1、(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划出。2、读后交流:(1)玉米地(2)桃树下(3)瓜地里(4)往回走回家的路上3、摆放路线图。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4、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