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针刺治疗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随机对比讨论的开题报告一、讨论背景持续性过敏性鼻炎(PAR)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和鼻痒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PAR 的治疗目前主要有口服抗组胺药、鼻腔局部用药、免疫疗法、手术等方法,但是治疗效果并不一定理想,且有些方法存在不良反应或依从性不佳等问题。针刺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在很多疾病中得到了应用,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目前针刺治疗 PAR 的疗效还不确定,需要进行相关临床讨论验证。二、讨论目的本讨论的目的是探讨针刺治疗 PAR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比较其与常规治疗的差异。三、讨论方法1.讨论设计:本讨论采纳随机、对比、双盲的方法进行。2.讨论对象:选择门诊或住院的 PAR 患者,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美国变态反应及免疫学会指南中 PAR 的诊断标准;2)病程大于 6 个月,症状持续不止 4 周以上;3)未使用过抗组胺药或其他抗过敏药物;4)年龄 18-65 岁;5)自愿参加本讨论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讨论组: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和常规治疗组。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相关穴位使用针刺治疗,针刺每周 1-2 次,治疗时间为 6 周。常规治疗组:口服抗组胺药(如扑尔敏、氯雷他定等)或鼻腔局部用药(如吸入可的松鼻喷雾、去甲肾上腺素鼻滴等),治疗时间为 6 周。4.评估指标:评估针刺治疗 PAR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主要评估指标包括:(1)总有效率:以鼻症状积分为主要观察指标,根据症状改善程度,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级。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鼻症状得分:采纳“过敏性鼻炎及其医学治疗指南”中的鼻症状评分表(TCBSS),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每周的鼻症状得分,观察鼻症状的改善情况。(3)生活质量评分:采纳“过敏性鼻炎及其医学治疗指南”中的生活质量评分表(RQLQ),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每周的生活质量得分,观察治疗对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4)不良反应:记录针刺治疗和常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5.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采纳 SPSS 24.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纳平均数和标准差表述,两组间比较采纳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纳百分比表述,两组间比较采纳 χ2 检验。P<0.05 为统计学差异有意义。四、预期结果本讨论旨在探讨针刺治疗 PAR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比较其与常规治疗的差异。预期结果将直接指导 PAR 的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