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病(强迫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011 年)。强迫症是由情志失调导致气机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主要为多虑而犹豫不决,因而产生强迫性的盲目多谋虑,但却得不出肯定的决断,或有反复的重复行为,伴心情抑郁,情绪不宁,不寐等。初期不易发觉,病程迁延,常见病机有肝郁化火、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郁痰阻、气虚血瘀等。属"郁病"范畴。符合下列任何一条,均可诊断为强迫症:(1)多虑而犹豫不决,多谋虑,难以决断;(2)重复行为,明知没有必要,但难以控制;(3)上述两种状态同时存在。2.西医诊断:参照《ICD-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世界卫生组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强迫症的诊断。F42 强迫症 A.至少有 2 周时间在大多数日子里存在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B.强迫思维(思想、观念或表象)和强迫行为(动作)具有下述共同特征,必须全部符合:(1)病人承认它们起源于自已的内心,不是别人或外界影响所强加的。(2)它们反复出现,令人不快,其中至少有一种强迫思维或行为被病人视为毫无意义。(3)病人试图抵制它们(不过,对长期存在的强迫思维或行为的抵制可以是微弱的)。至少存在一种强迫思维或行为,病人未能成功地加以抵制。(4)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的实施不能给本人带来愉快(应与暂时摆脱紧张和焦虑区分开来)。C.强迫思维或行为造成痛苦,或干扰病人的社会或个人功能,往往是由于耗费时间。D.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强迫思维或行为不是由其它精神障碍所致,如精神分裂症及相关障碍(F20-F29)、心境[情感]障碍(F30-F39)。(二)证候诊断 1.肝郁化火证: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胸胁或少腹胀痛,或咽有梗塞感,或胁下痞块,妇人见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舌质紫或边有瘀斑苔薄黄,脉沉弦涩。2.肝郁脾虚证:胸胁胀满,多疑善虑,喜太息,纳呆,消瘦,稍事活动便觉倦怠,脘痞暧气,大便时溏时干,或咽中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3.心脾两虚证:善思多虑不解,胸闷心悸,神疲,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晕,神疲倦怠,易自汗,纳谷不化,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4.肝郁痰阻证:体型中等或偏胖,可见胸胁胀闷,或见面色偏暗黄,易惊悸,烦躁,大便偏干,或性情平素急躁,或偏内向,动作迟缓;舌质淡胖,苔白腻偏黄,脉弦偏滑。5.气虚血瘀证: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少气懒言,记忆力减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