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一、审计重要性标准的初步评估 (一)1.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的重要性水平= 4 000 *0.5% = 20万元 根据利润表计算的重要性水平 = 800 * 5% = 40万元 根据稳健性原则,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为 20万元。 2.问题(1)、(2)涉及违反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问题,性质严重,尽管金额不大,但属于重大错报;问题(3),存货低估 16万元,达到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 80%,超过了存货的可容忍误差,属于存货项目的重大错报。 3.因所发现问题的性质重要或金额重大,因此,应当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 4.在审计报告阶段,如果被审计单位调整了所有的重大错报或漏报,使会计报表反映公允,审计人员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的性质严重,或其汇总数可能影响个别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但就会计报表整体而言是公允的,审计人员应当发表保留意见;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的性质极其严重,或其汇总数可能影响大多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使会计报表整体不公允的,审计人员就应当发表否定意见。 (二)乙方案较为合理。因为现金账户属于重要的资产账户,其重要性水平应当从严制定;而应收账款和存货项目出现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较大,为节约审计成本,其重要性水平可确定得高些;固定资产项目出现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较小,可将其重要性水平确定得低些。因此,乙方案较为合理。 二、审计风险的分析 审计风险的分析(一) 1.各种情况下的审计风险分别为:0.24%、1%、0.36%、1.44%、1.5%、6%。 2.(1)审计风险减少,(2)审计风险减少,(3)审计风险减少。 3.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关系,即审计风险越高,为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所需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反之,审计风险越低,所需的审计证据就越少。 由于: 审计风险 = 固有风险 * 控制风险 * 检查风险,在审计实践中,一般要求将审计风险降低到 5%左右,审计人员又只能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高低,而不能控制它们。审计人员要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只有通过正确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水平,从而确定检查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再通过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收集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从而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因此,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即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两者乘积)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