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的精神。难点: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的精神。[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有三块内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这三块内容紧密联系,展现了红军从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伟大胜利历时两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教材首先阐述了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这是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长征初期,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损失惨重。在危急时刻,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红军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并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过雪山、草地,进行了一系列出色的军事作战。红军战士展现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最后,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出色指挥下,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最先完成了长征,到达了陕北吴起镇。吴起镇会师的消息大大鼓舞了其他仍在长征途中的红军队伍。1936 年10 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讲述法、识图法、探究法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学生: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