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渐开线变位齿轮的测绘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相同,故分度圆的尺寸均为d=mz、基圆尺寸均为db=m⋅z⋅cosα 。它们的齿廓曲线为同一基圆所生成的渐开线,只是它们分别应用了同一渐开线上的不同线段,因而齿廓的平均曲率半径是不同的:正变位齿轮应用离基圆较远的一段渐开线,其平均曲率半径较大,增加了齿轮的强度和承载能力,齿厚增加 2xmtgα;而负变位齿轮应用离基圆较近的一段渐开线,其平均曲率半径较小。一.确定公法线的跨测齿数 k:根据齿轮的齿数查表确定标准齿轮公法线的跨测齿数 k;或由标准齿轮跨测齿数公式k=0.1111z+0.5(四舍五入取整数)求得。二.测量相应跨齿数的公法线长W k和W k+1:变位系数 x 值不同,跨齿数 k 亦不同:变位齿轮跨齿数k=α180° z+0.5+ 2x cotαπ (四舍五入取整数)。三.计算齿轮的模数 m:(压力角应优先选取标准值,即 20°、14.5)°分度圆上相邻两侧齿廓之间的弧长称该齿轮的齿距,P=π⋅m根据基节公式Pb=P⋅cosα=π⋅m⋅cos α 可得:〖基节指基圆上的周节(亦称法节)〗 m=Pbπ cosα =W (k+1)−W kπ cosα;当α=20° 时,m=Pbπ cosα =W (k+1)−W k2.9521;当α=14.5°时,m=Pbπ cosα =W (k+1)−W k3.04153m 值应圆整成标准系列值(最接近的模数或径节);由公式可知:相同的基圆取不同的压力角,得到的模数 m 值不同;但渐开线是完全相同的。四.求出变位系数 x 值:把圆整的模数 m(径节应换算成模数)和公法线W kn代入变位齿轮平均公法线长度公式,求出变位系数 x 值。(W kn=W 测−Ewms)公法线长度:W k=(k−1)Pb+Sb=mcos α [ π(k−0.5)+ zinvα+2x tan α ];当α=20° 时,W k=m[2.9521( k−0.5)+0.0149 z+0.684 x ];当α=14.5°时,W k=m[3.0415(k−0.5)+0.00554 z+0.517 x];公法线平均长度变动公差按EW 值;(斜齿轮计算公法线时的齿数 z 为当量齿z'=z inv α tinv αn ;跨测齿数四舍五入取整数) EWms 是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Sb 是基圆的齿厚。五.用绘图软件按求得数据(齿数 z、模数 m、变位系数 x、样品的大径、底径)绘出齿轮图样,与样品比较各部分尺寸数据(包括齿尖厚度、齿底厚度、以及各种跨齿数的公法线长度值)。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附:渐开线变位直齿轮 斜齿轮基本计算公式1. 全齿高:h=(2ha¿ +c¿−▲ y )m=(2ha¿+0.25−▲ y )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