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考点预测教育常识必备要点·常用教学原则原则含义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直观性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启发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巩固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量力性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因材施教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必备要点·教学评价分类标准概念判断要点实施功能诊断性评价教学开始之前;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之中;改进学生的学习总结性评价教学结束之时;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运用的标准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评价对象团体的平均成绩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评价)预期的教学目标个体内差异评价评价对象的不同时期或不同方面必备要点·德育原则原则含义导向性原则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疏导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必备要点·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3)实际锻炼法: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4)陶冶教育法: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5)道德修养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6)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必备要点·强化的类型类型条件行为发生频率强化正强化给予愉快刺激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负强化撤销厌恶刺激惩罚正惩罚呈现厌恶刺激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负惩罚撤销愉快刺激消退无任何强化物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必备要点·学习动机分类标准具体分类名称注释根据动机产生的动力来源内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内在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