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 1( 1)3286÷44。 ( 2)3286÷46 ( 3)780÷15。(4)165÷24。 [解 ]( 1)3286544÷74„„30。 [分析] 上述各题都是试商不准而造成计算错误,因为商一般是“试”出来的,没有固定的法则,很难一次试准。为了提高试商的准确性,一般的教材是采用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方法试商,但是用这种方法试商,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这里我们重点只研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1)、( 2)题来看,用“四舍五入”法看成整十数后,比原除数增加或减少的数较大时如( 44 看成40 就少了4; 46 看成50 也多了4) , 很可能出现试商不准的现象。如果 ( 1)题改为3286÷41,那么把41 看成40 试商8 就准了;(2)题改为3286÷49,那么把49 看成 50 试商6 也准了。因此,凡除数个位数是4、 5、 6 的,采用“四舍五入”法试商,很可能出现初商过大或过小的现象,即 “四舍”试商可能初商过大;“五入”试商可能初商过小。 从(3)、(4)题来看,它们试商的准确性更小(3)题是初商2 不准而要改5;(4)题是初商8 不准,而要改商6。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是因为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的缘故,如果除数十位上的数是1 或 2,个位上又是4、 5、 6,那么用“四舍五人”法试商就很不准确了。 因此,除数十位上的数愈小,把它看作整十数试商的准确性就愈小。我们可以用提高十位数是1、 2 的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口算能力的方法,使这类题的试商更准确,即直接用口算求商,不必再把除数“四舍五人”看成整十数 例 2( 1)7622÷37。 ( 2)7313÷43。 ( 3)2500÷20。 [解 ]( 1)7622÷37=206。 [分析] 漏掉商中间或商末尾的零是多位数除法中常见的错误。除法法则中规定“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为了避免上述错误的产生,要强调“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随时在商的那一位上面写0,不要等到全部除完后再补0”。如( 1)题求出商的百位“2”后,22÷37不够商1,随时在商的十位上写上0,再将222÷37,在个位商6。如果养成了这种“随时写0”的习惯,就会避免出现漏写商中间的零的错误。 商末尾的零也是容易漏写的,特别像(2)题这一类题,被除数个位上的数不够除时而有余数就更容易发生错误,因为它很容易与734÷43 混淆,我们比较一下下面的两个竖式就清楚了。 [分析] 以上两题的错误都是忘记在商里点上小数点。发生这种错误,除受整数除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