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参考样卷》参考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将其题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解析】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见教材11页。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B)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包括三层含义:①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②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③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见教材95页。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观是(C)A.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B.人们社会历史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D.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解析】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见教材34页。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一种(D)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肯定世界是物质的,而且认为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只有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理相结合,才是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见教材40页。5.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D)A.是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C.是否具有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析】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见教材54页。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B)A.相对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折中主义观点【解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这是一种符合辩证法的观点。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全面看问题,对于任何一个人既要看到其优点,也要看到其缺点。见教材61页。7.“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这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C)A.形而上学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解析】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在辩证法看来,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决对的,总是要被否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量。见教材68页。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相和假象的区别的是(D)A.真相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相是确定的,假象是不确定的C.真相是稳定的,假象是变动不居的D.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解析】本质和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现象也不能脱离本质,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见教材77页。9.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解析】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包括:①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首要的基本关系;②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③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见教材101页。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一种(B)A.客观的物质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