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何特征?第一阶段是发展经济学的形成阶段,时间是20世纪40—60年代,结构主义是当时的主流(1)唯工业化(2)唯资本论(3)唯计划化第二阶段时间20世纪60—7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新古典主义(1)重视农业的作用(2)新估计市场机制的作用(3)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4)重视对外贸易的作用第三阶段是发展经济学的危机与重建阶段,时间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主要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主义(1)强调制度变革(2)新增长理论受到重视(3)重视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2、如何看待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收入分配不均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会带来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问题:(1)由于收入分配不均,社会中的少部分人掌握大部分财富,在不少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有钱人将钱存在国外银行,以回避国内投资可能遇到的风险,这样,就会形成资本流出;(2)由于收入分配不均,广大穷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健康维护会遇到收入硬约束,使穷人的身体健康和知识水平得不到提高和维护,降低了他们的生产效率,也影响到了经济增长。(3)由于分配不均,有钱人的收入远超过当地生活水平,所以,他们的消费需求中会有很大一部分用于购买国外进口的奢侈品,而穷人没有钱,也无法对本国的基本消费产业产生有效拉动,从而不利于本国经济增长;(4)由于收入分配不均,穷人在增长所得的好处远小于富人,会使得穷人产生对经济增长本身认同的缺失,带来政治上的冲突和动荡,从而使得国内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恶化,不利于经济发展。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一致吗,两者之间有何区别?不一致。经济增长偏重于数量的概念,主要指由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它的核算常采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三个指标。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更广泛、深刻,它强调经济系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概念,不仅包含生产要素投入变化,而且包括发展的动力、结构、质量、效率、就业、分配、消费、生态和环境等因素,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个方面。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重视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更强调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4、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它的积极意义体现在哪里?收入增长对个人能力的形成和运用,都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并不排斥物质发展观,他们只是强调发展要更关注社会个体成员的福利水平。以人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强调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实现人的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包容性增长以创造公平机会和共享成果为导向,强调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以人为本的发展,在不同层次上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发展人的能力;人类发展经济学则考虑对人的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注;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将发展理解为经济——自然——社会——人的共同发展,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强调”以人为本”。这些理论和观念都体现出发展经济应当关怀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应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在此,将通过对传统发展理念的反思,契合以上理论从人与经济发展理念——发展为了人民,人与经济发展过程——发展靠人民,人与经济发展结果——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三个方面对“发展经济应当关怀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应坚持贯彻以人为本”这一思想理念进行阐释和论证。6、你认为循环经济是怎样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7、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可持续发展相对于经济增长观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可持续发展指即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消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生态可持续性、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