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教案 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师:班洪菊 时间:2014年 4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第七课。本单元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在认知发生矛盾冲突及产生问题时引导和驱动的。本课内容是继“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本课安排了三个活动:观察马铃薯的沉浮;观察比较两种液体;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从这三个活动内容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这节课使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推测——实验——发现——记录”的科学探究过程。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是很有帮助的。我在本节课中,从学生认知发展冲突及产生问题时引导和驱动教学过程,并让学生经历整个过程。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这对培养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和正确思维活动有积极意义。而且有了一些实验的相关知识,但对于一些实验仪器的使用还不了解,仪器的有序摆放尚未形成习惯。故在实验时要重点引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 .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 .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懂得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水。 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燃烧 2 个、浓盐水、食盐、2只烧杯、滴管 1 只、一根筷子。 教材处理: 考虑到学生往往已经有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认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有意识的把另外一个杯子里溶解味精,当然也可以采用糖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一下子猜中答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马铃薯的沉浮: 1 .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