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以构建充满生命活力、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的人本主义生态课堂为载体,本着对话的精神,基于对话的视野,通过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等途径,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成长。同时通过领悟对话、践行对话、学会对话,来检视自我、他人、群体和社会,在自我中发现他人和在他人中发现自己。二、基本导向:1.思想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核心,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主旨。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不搞一阵风;着眼于常态课堂教学,不作秀;着眼于师生减负,可操作性强,不搞花架子;着眼于教师的发展,提倡百花齐放,不搞一刀切。2.结构导向:(1)“363”中的第一个“3”是指三种对话形式:生本对话、生生对话与师生对话。“6”是指六个要素:预习、交流、评价、反馈、巩固、反思。第二个“3”是指“三自”,即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完善。(2)“363”不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它更应该是教学要素,它以对话为主要载体,通过生本对话、生生对话与师生对话来实现自主建构的目的,在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指向自我完善的结果。(3)不惟模式惟高效,“363”更多的是一种方向、一种思想指引,老师们要根据学科实际、学生实际、课堂实际,大胆创新,不断完善,让课堂实现真正的高效。3.教法导向:(1)明确任务:纠偏、点评、总结、释难,并做到“三讲三不讲”: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题;学生不预习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讲之前不讲。(2)用好组长:一个班级N个小组,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小组人员分配合理,分工明确;小组长即为“教师助理”。(3)分工展示:组内“小展示”由小组长负责,班内大展示由教师负责(或由教师请学生“代劳”),教师负责解决组长的问题,组长负责解决组员的问题。(4)即时评价:学生点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一评知识掌握,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调动小组间的竞争。4.学法导向:(1)自主:学习目标具体到课、到组、到人,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让学生动起来。(2)合作:对教、群教,兵教兵,兵强兵,强调互补合作,让课堂活起来。(3)探究:对抗质疑,争辩深究;收获学习,收获自信,收获快乐,让效果好起来。5.评价导向:(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是否以各种方式自主学习)(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尤其是时间分配)(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是否真钻进去了)(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要亮出学习的结果)(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不看教师写而看学生写)(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6.文化导向:和谐的班级文化为高效课堂提供较好的心理环境和活跃的学习氛围。(1)班级概念最好的概括是“家”,师生、生生之间最佳的关系是“家人”,要打造家庭式亲情关系班级文化,这就是关爱、信任、支持和欣赏。(2)构建基于“家人”责任的班规,互教、互助、互帮、互学,共同发展,为“家”而学习,为“团队”而努力。(3)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通过对学习过程的科学组织,不断给学生提供立体的学习驱动力。(4)每一个学生都是教育资源,坚决消灭“一刀切”的现象,只要我们用心去爱,用心去发现,用心去培养,每个学生就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同时影响着别人的提升。三、操作流程(一)课前(前课)【生本对话】即预习。预习要求用双色笔,第一种颜色的笔为黑色0.5毫米签字笔,是学生不借助任何资料独立完成的痕迹,然后参看课本及教辅用书用红笔进行核对修改,并标注出疑点、难点,作为课堂讨论的重点。【师生对话】此处有两次师生对话:一是老师批阅学生对话单中的预习部分,进行学情调查,二是老师对部分人员进行培训。1.组织、指导学生搞好课前自学,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具体任务与应达成的目标,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