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具颜值”的水体净化手段:生态浮岛技术解析生态浮岛技术是以可漂浮材料为基质或载体,将髙等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栽植到富营养化水域中,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质的生物防治法,同时通过收获植物的方法将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搬离水体,改善水质,创造良好的水环境。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根据调查资料和国内外评价湖泊富营养化指标,我国比较典型的 37 个主要湖泊中,中营养型和中一富营养型的占 55.8%,富营养型的占 14.7%,重富营养型的占 8.8%。中国 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 N、P 含量过髙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而 N、P 则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必需营养元素。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的人工浮岛。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髙,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目前一些文献中出现的“生态浮岛〃、“人工浮岛〃、“人工生物浮床〃、“生物浮床〃、“浮床无土栽培〃等均为相同或类似的概念。生态浮岛的净化原理植物的生长繁殖过程需要大量营养,生态浮岛植物的根系在水中形成的富氧环境和根系表面的生物膜能髙效降解水中的 COD、氮、磷,而根系膜内微生物产生的多聚糖能有效吸附水中悬浮物。一方面,表现在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并逐渐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最后通过收割浮岛植物和捕获鱼虾减少水中营养盐;另一方面,浮岛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髙水体的透明度,其作用相对于前者更为明显,同时浮岛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环境。生态浮床有净化水质、美化水面景观、提供水生生物栖息空间及进行环境教育等多种功能。优点如下:1)浮岛浮体可大可小,形状变化多样,易于制作和搬运;2)跟人工湿地相比,植物更容易栽培;3)无需专人管理,只需定期清理,大大减少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