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举:抬。 夜思:一作“静夜思”。郭茂倩把它编入《乐府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举头:抬头。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思:思念。 译文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赏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 有 人赞 它是“妙 绝 古 今 ”。李 白的这首 思乡之作,被称 为 “千古思乡第 一诗”,感 动了古 今 无数 他 乡流 落 之人。 诗的起 句 ,“床前明月光”,可 谓 平 实朴素之极 ,以此 清静之景 来 衬 出诗人的寂 寞 孤 单 。这首 诗在 写法 上,能 注意心 理 刻 画 和 行 动举止 描 写相 结 合 ,第 二 句 中,一个 “疑”字 点 出诗人的内心 深处 迷离之因 。由 于是似 睡 非 睡 ,似 醒 非 醒 ,因 此很 容易 产 生 错 觉 。这是诗人极 写思乡之切 ,因 而才 情思恍 惚 ,眼 目 迷离。后 两 句诗人从 沉思中转 而清醒 过 来 ,便 是一“举头”,再 一“低头”。为 何 要 “举头”?因 为 诗人后 来 既 然 已 醒 悟 到地 上应 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 以就 产 生 了无穷 的遐想,这就 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 的古 人有 关 月光传 情的诗句 所 表 述的思亲之情。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还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举头”仰望,这样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从这明月里寻找家人从远方寄送来的美好祝愿。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诗人便又转而“低头”了。为何还要“低头”呢?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无奈之中,只得低头沉思不语了。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有意则意真。于是,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化为寄情明月之举,头上的明月,心中的故乡,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年级下册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