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节认知疗法概述 一、什么是认知疗法 1、什么是认知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对自己和对环境的看法及信念系统。 认知类型:客观和主观;积极和消极;理性和非理性。 2、什么是认知疗法 (1)定义: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 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就是与病人共同找出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并提供“学习”或训练方法矫正这些认知,使病人的认知更接近现实和实际。随着不良认知的矫正,病人的心理障碍亦逐步好转。 (2)认知疗法的特点: 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 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的目标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认知疗法不同于传统的行为疗法,因为它不仅重视适应不良性行为的矫正,而且更重视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和谐。同时,认知疗法也不同于传统的内省疗法或精神分析,因为它重视目前病人的认知对其心身的影响,即重视意识中的事件而不是无意识。内省疗法则重视既往经历特别是童年经历对目前问题的影响,重视无意识而忽略意识中的事件。 (3)常用方法: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 二、认知疗法的产生 认知疗法是 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心理治疗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技术。 这种改变人的认识观念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由你说出你自己的观点,并依照这种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推理,最后引出矛盾和谬误,从而使你认识到先前思想不合理的地方,并由你自己加以改变。 20世纪,另一名哲学家维持根斯坦(L·Wittgnehstein)提出了语言分析哲学,目的就是要改变当时哲学领域中语词不清,概念混乱的局面。实际上,这是一种更为严密的揭示并纠正错误思想的方法。 自从心理学从哲学范畴中独立出来,心理学的理论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而到了 20世纪60~7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则是继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之后的第三股势力。 认知疗法作为一种系统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