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论物理研究的几点感想摘要:谈本人在科研经历中的感想体会,对理论物理研究中的一些疑问,提出本人的理解。关键词:科学研究;理论物理;感想;不同理解。经过十几年研究,写出了一组《探讨自然界奥秘研究物理学原理》的理论物理论文。根据本人的研究经历,下面想谈淡对科学理论研究的感想。同时对理论物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疑问,提出本人的一些理解。供理论物理研究人员和科学爱好者参考。有不同观点希望提出来讨论。科学理论研究是艰难的,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要有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还需要收集积累大量的相关知识,还要善于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去伪存真。科研的成功率很低,即使研究不成功,论文不能发表,也不必懊悔,因为自己也学到不少知识。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就是人比其它动物知识多,有创造性劳动。一个人如果只是追求钱财和吃喝玩乐,不算一个高级的人。知识越多创造性劳动越多越高级。科学理论研究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还要结合已知的多种自然现象和物理学知识进行研究。后人站在前人的肩上,要高于前人,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已经公认的科学理论,也不一定都是终极真理,还可以向前发展。自然界奥秘无穷,科学研究无止境。有些理论有局限性。例如哥白尼关于天体运行的理论,用太阳中心说取代了地球中心说,只是局限在太阳系内。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的一小部分,银河系以外还有许多星系。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只是指出了现象,为什么会有引力,还没有找到根源。万有引力公式没有涉及引力场的作用,也有局限性。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只是局限在能量范围,就能量论能量,没有把能量与物质引力电磁场等联系起来,也难免局限性。科学研究可以大胆设想,然后进行科学严密的分析论证,如果发现设想是错误的,就抛弃它。科研要有奉献精神,要为科学事业做贡献,不是为了谋取私利。科学理论研究成果,是大众无偿共享的。研究人员往往得不到什么报酬。自然现象形形色色纷繁复杂,但是其根本原理是简单的。研究自然界物理学根本原理,要朝着简单化的方向进行。然而现在理论物理的研究却背道而驰,越来越复杂,众说纷纭,理论非常混乱,真假难辨。例如微粒的研究,发现了300多种昙花一现极不稳定的微粒,还在继续寻找新的微粒,可能还会发现几百种甚至更多的微粒,但是没有搞清其内在联系和层次结构。其实众多的微粒都是以正负电子为基础的量子纠缠而成的不稳定结构。不同数量的量子可以组成多种多样的微粒,所以不只是已经发现的300多种微粒,还可以发现更多不稳定的微粒。只有以正负电子为基础的量子纠缠而成的中子质子是稳定的粒子(粒子内部的引力斥力达到总体平衡才能形成稳定结构)。它们是组成原子核的主要材料。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子也是稳定结构。而那个并不独立存在的夸克,只是质子中子旋涡轮上的某一段。什么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夸克,底夸克,顶夸克,魅夸克,虚夸克,反夸克等等都是些莫名其妙的抽象的名称概念。还有什么蓝绿红等色荷;还有分数电荷。把个并不独立存在的东西搞得很复杂。中子质子非常小,人眼看不到,用仪器也很难观测到它们的内部结构。打个比方就容易理解了。比如黑白两色珠子,用一根线把它们交替串成一根长串,取其中一段,3个珠子中有两个黑色一个白色或者两个白色一个黑色。就好比所谓某一种夸克中有三分之一正电荷,三分之二负电荷,或者三分之二正电荷,三分之一负电荷。如果某一段有两个正电子两个负电子,就不会显示电荷。某一段串珠,可能是由若干个黑白两色珠子交替组成。这就好比有多种多样的夸克。串珠中间某一段都不容易取下来,如果硬要取下来,不但这一段会解体,剩下的那两段也会解体。这与夸克不能从中子质子上取下来同理。如果把中子或质子中间某一段正负电子取下来,这一段立即解体,剩下的两段也会解体,因为其内部引力和斥力失去总体平衡。串珠是用线串起来的,而质子中子中的正负电子不用线来串,是由正负电子所携带的电磁场使正负电子结合成量子,量子纠缠成的长链就是质子和中子。本来离正负电子和电磁场是万物之基础这个基本原理只剩一步之遥了,被这个并不独立存在的夸克搅乱了。还有那个超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