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按公益、功能、竞争三类分类管理根据企业属性、产业特征和发展阶段,按公益、功能、竞争三个类别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管理。”湖南省委省政府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这一点。分类管理对国有企业实施分类评价和考核3月18日上午,深化国企改革座谈会在省国资委举行,省国资委副主任张美诚对近日发布的《意见》进行了解读。国有企业种类多样,《意见》明确,根据企业属性、产业特征和发展阶段,按公益、功能、竞争三个类别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在界定功能定位并分类的基础上,再对国有企业实施分类评价和考核。公益类国有企业,包括了城市供水供气、公交管网、市政公用运营资源等重要民生领域企业。采用国有独资或国有绝对控股,以实现公共政策性目标为主,引入行业监督和社会评价。功能类企业,含政府投融资平台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及重要资源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企业,保持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竞争类企业,按照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进行放开,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对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保持国有控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两型”先导产业,国有资本加大投入。这类企业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承担社会责任。突破重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民企可投资国企根据国企改革“三十条”,此次改革的突破重点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竞争类省属国企将按照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进行放开。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竞争类省属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达到80%左右;培育2-3家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控股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头戏’,是对国有企业相对单一的所有制结构的突破和创新,要积极推进。”张美诚说,“湖南的改革重点是‘上市为主、三个引进、三个允许’。”“上市为主”,即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使上市公司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织形态。“三个引进”,即重点引进中央企业、引进大型民企、引进国内外其他优势企业,推动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整合。“三个允许”,即允许国有资本准备退出企业,允许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且国有资本处于相对控股或参股地位的企业,允许创新型、研发类、基金类国有企业实行经营者员工持股,构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张美诚解读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进多元股东,包括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打破所有制壁垒,让各种所有制共生共荣。”新闻链接竞争类省管国企,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本报长沙讯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意见》明确,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专业化、去行政化改革。《意见》表示,对公益类和功能类企业,省管企业由省委管理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其余省属企业由国资监管机构党委管理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其他领导人员按照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进行管理。对竞争类国有企业,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省委对竞争类省管企业只任免党委书记、提名董事长人选,其余省属企业由国资监管机构党委管理董事长、党委书记。产权代表包括董事、监事逐步实行聘任制,建立职业化、专业化产权代表队伍,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记者周悦新闻背景十八届三中全会:准确界定不同国企功能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国企改革成为以城市为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标志着国企改革全面展开。从这个历史起点至今,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一直是推动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去年12月19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国企分类监管的办法将尽快出台。具体方案正在深入研究,并准备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