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其他较有影响的作家汉初除贾谊外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大都或论秦之得失,以为统治者的借鉴;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文章的语言多受辞赋影响,有很多排偶句,风格颇有战国说辞的遗风。这一方面固然是前代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当时游士说客仍然存在于诸侯王国的缘故。后来,随着诸侯势力的削弱和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这种文章风格也逐渐消失。在这些散文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为较高。 晁错(?—前 154),文景时人,官至御史大夫。著有《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等。其中以《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最为著名。此二疏主张募民备塞,防御匈奴的入侵。他又敏锐地注意到农民流亡的社会现象,指出人民流亡的原因是由于生活的贫困;而人民的贫困主要是由于官府的“急政暴赋”和商人的兼并所造成;所以主张务农贵粟,提出募粟入官、得以拜爵除罪的政策。晁错的文章善于从历史事实、当前情况、各种利弊得失等方面作具体分析,立论精辟而切于实际,其不足之处是略乏文采。 邹阳,文景时人,曾为吴王、梁孝王门客,着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等而后者是作者在狱中的自我表白。《汉书·邹阳传》说他为人有智略,而这篇文章恰好体现了“有智略”的特色。因梁王听信谗言,心有余怒,直说则不利;所以用大量篇幅说明知人与不知人之别。指出知人必须不“惑于为口”,不“移于浮辞”,这就动摇了梁王对谗言的信赖。作者善于把握这一关键,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本文博引史实,排比铺张,有战国游说家气味。《汉书·艺文志》有邹阳七篇,列入纵横家,不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