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文献综述2005 年 7 月 21 日,中国政府出其不意地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汇率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根底、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2%,实现汇改以来已一年整,人民币汇率弹性循序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2006 年 7 月 31 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创新高,达人民币 7.9732 元兑 1 美元。与 2024 年 7 月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升值了约 3.66%。金融市场这一新的变化,无疑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问题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的原因是一个与国际间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利益相糅合的问题。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主要依据在于中国的贸易顺差,巨额外汇储藏等。2024 年,中国经济在扩大内需投资和对外贸易增长的带动下,经济保持年增 8.2%的强劲势头。一般来说,假设一国能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那么会支持本国的货币稳定升值。另一方面,我国近 10年来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尤其是来自美国的顺差,目前已成为排在日本之后全球第二大贸易顺差的国家,这是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巨额的外汇储藏。主权国家都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藏,以支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外汇储藏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我国自 1994 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储藏的绝对规模和增长速度都持续攀高,至 2024年 9 月底,己到达 7690 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藏国。 虽然外汇储藏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至关重要,但外汇储藏并非越多越好;目前我国外汇储藏的各项指标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国内的一些实证讨论也说明,我国外汇储藏的增加在长期内影响着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使得人民币面临着长期持续的升值压力。根据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情况,我国曾屡次调整人民币汇率。参加 WTO 以后,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开展,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与美、日、欧盟等经济体的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这些经济体基于本国内经济和政治需要持续要求人民币升值并对我国施加各种压力。在综合考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和整体承受能力的根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