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伯牙古琴教学评语 第 1 篇:伯牙善古琴说课稿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石嘴山市丽日中学 马勇 2024 年 4 月 26 日 一、说教材 古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构思,启迪、开拓着人们的思维,它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诗文佳作,还可以加强学生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所以,古典诗文的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今日我教学的题目就叫《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古文二则》中的第一篇文言文。本文不足一百五十个字,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课根据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纳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二、说学情 学生情况分析 《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第三篇文章《古文二则》其中的一篇。两则短文所选内容都是传说故事,《郢人》出自《庄子》,《伯牙善鼓琴》出自《列子》,庄子和列子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所以,学习这两篇文章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道家学派的文字。从内容上看,两文故事性较强,学生乐于学习,也是记叙性的文字,可以按记叙文的要求理清人物所经历事件的过程或情节。两文从主旨上看,都表达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主题,但又各有侧重,《郢人》侧重于信任配合与怀友,《伯牙》则侧重于互相理,互相欣赏。由知音的故事引出本文的学习,在这里先学习第二则《郢人》的基础上再深化理解伯牙与子期的交情。讲授本文时,可以侧重在比较中理解二人的真挚友谊。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 根据新课标,在教学中积极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搭建学习与沟通的平台。涉及技术有希沃电子白板、平板电脑和同屏技术以及网络资源。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讨论说明 之前的教学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在文言文朗读和断句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部分学生不是不会读,而是缺少方法指导和科学训练。因此,在本节课里,侧重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比如把原文中的标点符号全部去掉,以横版排列和纵版排列的方式来加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