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1.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含义(P9)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③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2.简述组织与管理的关系(P5)①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②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③管理活动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3.简述动机与行为的关系(P46)①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②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③一种行为可能为多种动机所推动;④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⑤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4.简述态度对行为的影响(P73)①态度影响认知与判断;②态度影响行为效果;③态度影响忍耐力;④态度影响相容性。5.能力与组织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P101)①制定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合理招聘人才,量才录用;②制定准确的人才评估和选拔标准,实现能力与工作相匹配;③团队和领导班子的能力互补;④有效地加强员工能力培训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⑤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和人才选拔制度。6.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P75)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③情境因素。7.如何培养员工的情感承诺(P127)①通过招聘甄选合适的员工;②通过内部晋升来培养情感承诺;③通过培训和宣传来培养情感承诺;④通过沟通和支持来培养组织承诺。8.简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P135)①形成阶段,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②震荡阶段,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然予以抵制。而且,对于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还存在争执。③规范化阶段,群体内部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④执行任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⑤中止阶段,群体开始准备解散,高绩效不再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注意力放到了群体收尾工作。9.简述间断—平衡模型(P137)这种模型认为,群体发展的过程中基本上以接近中间的某个时间作为分水岭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群体运行的方式与第二个阶段有着明显的不同。①第一阶段,群体首先界定任务,确定目标,并且这些在第一个阶段中不容易发生改变,因此这个阶段群体运行是出于一个平衡的阶段。②群体发展到中间阶段时,成员感到时间的压力和完成任务目标的紧迫,他们认识到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必须对原有的运行方式作出某些改变。于是群体进入新的平衡阶段,第二阶段发展到最后,以最后的冲刺迅速完成任务而宣告结束。10.群体规范的功能有哪些?(P141)①群体支柱的功能;②评价准则的功能;③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④行为矫正功能11.简述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P154)①主持者向与会者通知开会地点与时间,但不告知议题;②与会者到齐后,主持者宣布议题,一般每次只议一个题目,通常不超过两个小时;③主持专家宣布全体进行“沉默准备”,发纸笔,并规定时限;④到指定时间后,每人依次宣读自己准备好的意见,但每一轮只读一条,并由记录员讲发言要点记在大家可见的黑板后大白纸上;⑤大家对不明白处提出问题,由原提议者解释澄清;⑥每个人讲各备选方案,按照各自对其质量高低的判断,列出顺序;⑦记录员讲每条意见的获票数写在黑板上。获票最多者即为群体决策。12.减少冲突的策略有哪些?(P159)①设置超级目标;②采取行政手段;③处理冲突的二维模式13.引起冲突的策略有哪些?(P160)①委任态度开明的管理者;②鼓励竞争;③重组编组14.创建团队的过程有哪些阶段?(P164)①准备工作;②创造工作条件;③团队形成阶段;④提供持续的支持。15.非正式组织具有哪些特征?(P176)①无明确结构、形态,课辨识性差;②非正式组织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③非正式组织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非理性侧面;④非正式组织中通过的是感觉、情感和个性特征等因素的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16.使用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