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特级教师《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请大家把第19课的课题读一遍。生:(齐读)小小的船(chuán)。师:先读准这个拼音:“chuán”。生:chuán、chuán。师:对,“船”是翘舌音。我们没有学过“船”字,现在看老师写。(板书:船)“船”字的偏旁是新的,这一小撇写短些,这一撇写长一些,叫竖撇。再写横折钩,上面一点,当中一横有点像一提,但右边不要出头,下面一点,这叫“舟”字旁。生:“舟”字旁。师:“舟”字原是这样写的(边说边板书“舟”),当中一横两边出头,但作为偏旁,这一横右边不能写出头,到横折钩这里为止。舟就是船,作为偏旁叫“舟”字旁。大家再读两遍。生:“舟”字旁、“舟”字旁。【对新出现的偏旁,留给学生的“初印象”至关重要。对此,斯老师非常经心在意、一丝不苟,她一边亲自板书,一边解说提醒,不仅让学生知道写字的笔顺,看到了如何起笔、运笔,而且让学生学习用“部件”分析字形,体现了“整体——零笔——整体”的原则,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眼耳心手并用,印象自然深刻。】师:“船”字的右半边我们是熟悉的,是哪个字的半边?生:“船”字右半边是铅笔的“铅”字的半边。【联系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尽量用大单位记忆法,简化了学生识字的心理过程,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师:讲得很好。“船”字比较难写,特别是“舟”字旁,我们大家用手来写一遍,举起手,预备——起。生:一小撇,竖撇,横折钩……(书空“船”字)师:太慢了,没有精神,能不能写快一点?生:能。(精神饱满地又书空一遍)师:在你们书空时,我听到一个小朋友把“横折钩”说成是“横竖钩”,这里应该是“横折钩”。大家再来书空一遍。(学生书空)师:这一遍大家写得不错。你们看到过船吗?有哪些船呢?生:我看到过玄武湖的小游船。生:我看到过小木船、帆船。生:我见过大轮船。生:还有装货的货船。生:还有装油的船,叫油船。生:还有宇宙飞船。(有的学生举着手还想说)师:对!小木船、大轮船、宇宙飞船都是这个“船”字。那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儿歌里,讲的是什么样的船呢?请你们翻开第19课,自己先学一学,不认识的字,可以读读拼音。(学生自学,小声地读拼音,学生字)【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具体明确。一年级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经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小声读课文、读拼音、学生字,既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走进课文,也有利于保护小学生稚嫩的嗓子。】师:(稍停片刻)看好的同学举手。你们已经自己学习了这首儿歌,这首儿歌里说的是怎样一只船呀?生:是弯弯的一只船。师:是吗?大家再说说。【一句反问“是吗?”一个要求“再说说”,启发了全班学生:读书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弄清意思。】生:是把月亮比作一只小船。生:把弯弯的月儿当作一只小船。师:对!这只船不是小木船,不是大轮船,不是帆船,也不是宇宙飞船,是把弯弯的月儿当作一只小小的船。(放出幻灯,画面上有一个小朋友,坐在弯弯的月儿上)大家看,是这样的月儿,弯弯的,这个小朋友坐在月亮上,把月亮当小船。【教师没有讲比喻的知识,却让小学生通过读课文、看幻灯领悟到了什么是打比方。此时出示幻灯,恰到好处,既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及时表扬、鼓励了学生,又用具体鲜明的图画强化了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学生欣赏幻灯画面)师:这只船的两头怎么样?生:尖的。师:儿歌里怎么说的?生: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师:(在黑板上画个尖形的∧)上面小,下面大,叫“尖”。所以这个字……生:上面是个“小”字,下面是个“大”字。师:对了。读读这个拼音。生:jiān。【“尖”字的教学处理得干净利落。】师:(指画面上弯弯的月儿)这头怎样?那头呢?生:都是尖的。师:所以叫“两头尖”。这个“两”字我们已经学过了,还记得吗?生:记得,猜谜语的那课有“两头牛”的“两”字。师:对!那课谜语我们提前学了。现在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师:注意,读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弯弯的”“小小的”要连起来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学生照着老师的要求齐读一遍)师:好!第三句讲什么呢?生:我坐在船上抬头看。师:这个“我”指的是谁?生:这个“我”指的是坐在月亮上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