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中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一、关于新的教学方法的阐述中国的教育理论界介绍了为数不少的国外现代的教育理论,如来自德国的范例教学论和柏林学派的教学理论等等,而涉及到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文章则比较有限。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本课题选定了四步教学法、引导提示法和行为导向法作为阐述的对象。1.四步教学法四步教学法以对某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它由四个教学环节或步骤组成。第一步,讲解。首先,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以便根据他们的情况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然后,教师通过演示某器械的功能等方式生动、有趣地引入教学的主题——如器械的安装或制作。在这一步骤,教师尤其应该注意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动机。第二步,示范。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即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等三个方面来组织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师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物或教学用具向学生示范如何操作。第三步,模仿。在这一步骤,主要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即按照教师已做的示范,自己动手模仿操作。第四步,练习。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重复,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在这基础上由学生自己通过练习达到完全掌握和熟练运用。在四步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提示型的教学样式教授教学内容,不过随着教学环节的延展,教师也采用评价、教学对话等共同解决型的教学样式。教学的组织以班级授课为主,但是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变化的形式,如让学生环绕在自己周围,以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示范动作和过程,可以借助于静态或动态的直观教学技术,如模型、绘图、现场参观、演示实验等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而学生学的活动更多的是受纳性的,学生主要通过倾听、观察、模仿、练习等形式展开学习。2.引导提示法引导提示法是70年代以来,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种“关键能力”的概念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可以理解为“职业性和跨学科的能力,并且补充了职业性的资格”,并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即:——组织能力。包括有明确的任务目标,任务的实施要准时精确,有良好的协调技巧等;——自主性和责任感。包括会思考,为人可靠,行事慎重,善于自我批评、自我辩护等;——交往和合作能力。包括为人坦率,善于表达,有合作精神,考虑他人,讲求公平等;——承受能力。包括能够专致集中,持久坚毅,警觉清醒,容忍挫折,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等;——学习技能。即会学习的能力,包括善于学以致用,全面考虑,具备抽象能力、迁移能力、动手能力等。引导提示法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教学环节,故又称“六步法”:*本文的“教学方法”指“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两个方面。《〈职业教育中新的教与学的方法〉课题》是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德方委托研究课题。第一步,收集信息。学生通过广泛地收集信息,抓住由教师或书本材料提供的核心问题的本质,从而为下一步作充分的准备,便于能够独立地进行每一个工作步骤。学生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以书面的形式简短概括,或者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准备对核心问题的回答。在这一教学环节结束时,教师将每人准备的答案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各自的依据,明确核心问题的本质,即“做什么”。第二步,计划。在这一环节里,需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即制定工作的计划,包括具体工作的日程安排。通常以书面的形式拟定工作计划。第三步,决策。这一环节通常采用教师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就所拟定的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以及所选择的工具是否合适等问题交换意见,最终作出比较合理的决策。第四步,实施。这是实质性的阶段,学生完成工件制作或其他委托任务。这个阶段也包括工作与检验的相互交替,不断反馈,调整进度和修订方案。第五步,检验。在实施阶段终了时,将产品同要求进行比较,检查其质量与规格相符合的程度。这时,学生可以参考检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