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六年级上册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板书设计预设目标: 1、感受经典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同时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育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儿歌。 教学流程: 激趣引题 师:(接儿歌)现在有 5 只鸡,3 只兔一共有多少只脚?(点击课件)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这是一伙顽皮的鸡兔,兔子看到鸡走路特别有意思,也想学鸡走路,可怎么学呢?于是兔大哥一声令下:全体兔子立正!现在笼子就变成 8 只鸡了,(点击课件)脚有多少只?(点击课件)这同实际的脚数相比怎样?假如有 1 只兔子在学鸡走路,那么地上就少了几只脚?有 9 只兔子在学鸡呢?现在地上少了 6 只脚,那是几只兔子在学鸡走路呀?怎么算出来的? 等兔子学完鸡走路,淘气的鸡也纷纷学起兔子走路,谁知道它们是怎么学的?这时笼子里有 8 只兔子了,(点击课件)脚共有多少只?(点击课件)这与实际的脚数相比又有什么变化?假如有一只鸡学兔子走路,地上就会多两只脚,现在一共多 10 只脚,那是几只鸡在学兔走路?怎么算?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师:假如把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告诉鸡兔的总只数和它们的总脚数,要求鸡兔分别有多少只,这就是著名的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它最早记载在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到现在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已经有 1500 年了。我们这节课也来讨论这个问题。 探究新知 1、(点击课件,出示例 1)理解题意 师:这里就有一道“鸡兔同笼”的数学题,请一位同学清楚、响亮地把题目读一遍。题目是什么意思?其他同学有什么补充? 2、大胆猜想 师: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根据“鸡、兔共 8 只”这一信息,请你猜一猜可能有几只鸡几只兔?(多让学生猜想)我也猜猜:鸡有 2 只,兔有 7 只,对吗?为什么?刚才同学们就能抓住这个本质进行猜想,只是你们的猜想有些零乱,黄老师将你们的猜想稍加整理(师点击课件)。在这些猜想中只有一种猜想是正确的,你们能把它找出来吗?请找出它来,并将你验证的过程记录在课本 P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