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浅谈电子专业教学改革【摘要】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各种问题也日益凸现,特别是电子专业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不能统一,这样务必要求在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上进行必要的改革。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分类教学改革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关键词】职业教育电子专业人才需求课程设置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各项政策相继出台,中等职业教育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随着当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又是矛盾凸现期,特别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办学中已经遇到严峻的挑战:职业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培养目标不适应社会需求;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结构不合理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职业学校社会声誉不容乐观等等,造成职业教育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后于形势发展。目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各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正处在探索阶段。本文以电子专业教学改革为例谈一点看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供求规律,要求我们以“需”定“产”职业教育发展的的潜在危机,关键是社会需求的矛盾,特别是中等层次对位就业难,是导致中职招生、办学困难的根本原因。内地学生就业主要是离地就业。通过近几年电子专业毕业生的安置情况来看,我们培养的学生很难做到“适销对路”,主要原因是学校总体办学缺乏与社会的沟通。可以说职校有点闭门造车,未处理好当前的教学与学生未来就业的关系,缺乏与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的沟通,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仍然依据旧的教学模式运行,而不是依据市场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综合水平,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这样必然导致办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滞后性,缺乏超前性。通过对前几年电子专业毕业生安置情况的了解及从劳动力市场了解的信息得出,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可以分为三类:A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熟练的一线技术装配工人。B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维修技术技师。C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综合知识的电子方面销售人才。学校的电子专业教学,应当了解市场、了解人才需求、这样,依照人才供求规律,做到以“需”定“产”满足社会要求就可扩大我们的办学成果。二、根据职校学生特点,进行分类教学改革。目前,职业学校的招收生源中95%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整体素质不高。在初中教师的眼里,这些学生不是可造就之才。同时,职业学校也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这样就把初中学习较差,素质不高的学生推到职业学校来。这就给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大负担,特别是电子专业,专业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因为电子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是大学专科学习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基础知识跟不上,势必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加之职业教育发展过快,办学条件跟不上,师资力量跟不上,特别是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导致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可采取分类教学法,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未来就业的打算,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依据上述对电子专业人才需求的分类,把学生相应地分为上述A、B、C三类进行教学试点改革。根据A、B、C三类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A类学生注重专业基础课学习,加强动手能力练习。B类学生注重专业课的学习,电子前沿知识的了解,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C类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电子信息的学习。总体上,我认为电子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太多,学生未来就业用到的知识有可能是所学知识的一部分。这样根据个人特点水平,分类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出市场需求的人才三、电子专业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服从市场需求,以学生综合素质为依据,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现行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前形成的定向教育模式,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习的三段式课程,各门课程的设置及学时安排,都是依据学科地位而定,而忽视学生个性特点及社会所需的要求。这就难以满足多元化发展。势必为未来毕业生的就业设置了绊脚石。可行的做法是依据A、B、C三类特点,加大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基础课时比例。总体上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