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视频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选择、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教学设计以及设计理念和目的。 首先分析教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 13 年的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它与前两课《海伦 凯勒》《郑和远航》共同对学生渗透“有志竟成”这个主题单元的精神熏陶,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图书推举《上下五千年》做阅读铺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朗读表达自己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悟。 2、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的精神。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阅读史书、关注历史的兴趣。 教法学法: 教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学法:潜心会文、品味语言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教法学法的选择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旨在培育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特别说明本课时的教学是在上一课学生充分自主读书,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的。 教学过程依次为整体感知、品词析句精读课文、拓展延伸 首先整体感知,借助词语复述课文。 出示词语:嘱托、专心致志、飞来横祸、了此残生轻于鸿毛、辉煌巨著史无前例 重于泰山。指生读词语,然后借助词语复述课文。之后让学生默读全文。 (设计依据:《课标》在第三学段明确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因此教学要从整体把握开始。借助词语复述,使课文内容成为清楚的一条线,也是对学生的语言积累训练。) 接下来品词析句、精读课文。(这里分为四个环节) 1、首先老师联系词串出示问题:“嘱托”可以换成“嘱咐”吗,为什么?司马迁写《史记》仅仅因为父亲的嘱托吗?以这两个问题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深化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读书中的思考是学生读书习惯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出示问题引领学生读书,旨在培育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同时设置近义词的比较,是落实《课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在接受父亲的嘱托后,司马迁开始“专心致志”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