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自己高效的工作习惯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如何排除干扰,高效率地工作呢?这就需要我们培养高效工作的好习惯。确定你的工作习惯是否有效率,是否有利于成功,可以用这个标准来检验:即在检省自己工作的时候,你是否为未完成工作而感到忧虑,即有焦灼感。如果你应该做的事情而没有做,或做而未做完,并经常为此而感到焦灼,那就证明你需要改变工作习惯,找到并养成一种高效率的工作习惯。效率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工作习惯。所以工作效率高的人,自有他良好的工作习惯值得众人借鉴。通过切身实践和总结以及公司领导和前辈同事们的启发和培养,我认为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工作效率高的人,以下几点工作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一、积极主动、自动自发,高效随之而来积极主动这一习惯是作为一名高效能人士在任何环境中都应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习惯。只有自己掌握主动性,才能全部投入地把各种机会变成成功的资本;自动自发地执行自己的工作计划,绝不让时间从指缝中漏掉。二、责任心强烈的责任心是实现高效工作的一大保障。有责任心和没责任心的人做出的工作,也是大相径庭,差之甚远!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待自己的工作必定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绝不马虎,并且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因为有强烈的责任心驱使着,如果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那么心里面就会很不舒服,对没有做好的工作念念不忘,从而深受责任心的折磨,这种折磨会有足够的动力促使工作者抛开一切杂念和顾虑,完成该做的工作。没有责任心的人,不仅对工作掉以轻心,心浮气躁,而且不能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不敢接手一些重要工作和新工作。这样的人怎么能创造工作效率呢?只能是别人让他干啥就干啥,没有主见和自己的分析判断,不能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创新改进,使工作更加完善。三、坚持今日事今日毕“今日事今日毕”历来备受推崇。生命有限,不容蹉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第二天又是新的一天,又有新的工作和安排。本来是今天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以为明天还有时间就推到明天再做吧,结果明天又有别的事情,工作积压得多了,一时难以全部处理,就形成很大的工作压力,产生工作厌恶症,并且影响到相关部门的工作甚至影响到企业正常工作的运行。所以说,拖延是高效的死敌。今日事今日毕,遇到事情能够立即处理或安排,不仅是高效工作的体现,而且能够反应出一个人良好的工作执行力。良好的执行力也是高效工作的有力保障。如果工作安排好了,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那么就出不了预期的工作成果,效率为零。而且很多时候,同时接手或遇到好几件事情,如果不立即进行安排和处理,那么就很容易乱了头绪,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和已经干了什么,等到领导来询问,竟一问三不知,无法交代,大大损害了自己的职业形象,岂不尴尬!四、高效工作的前提是计划和条理化清晰的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安排工作。如果没有工作计划,接到什么活就干什么活,没接到活就乐得悠闲自在,说不定前天交来的活都还没有干呢,而自己因为没有计划没有跟踪,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有了工作计划,就要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并进行跟踪,每一项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了都要有清晰的把握,随时被问,都能对答如流,直到该项工作的完成。五、合作、沟通、双赢合作之道是一把金钥匙,只要情况允许就可委派别人分担工作。事必躬亲会使自己疲惫不堪,而且永远也做不完。不妨请同事帮忙,或让助手更努力地投入。有效沟通要求我们清晰、简洁地发送信息、积极倾听和积极反馈。领导安排工作的时候要积极倾听,听明白,不明白要及时沟通弄明白,向他人安排工作要清晰、简洁地说清楚工作内容。在工作过程中,还要与各工作相关方保持沟通,熟悉工作流程和具体工作的进展情况。比如,法务部的工作就需要与很多部门沟通协调,涉及集团范围内各子公司、各销售办事处、财务、工程、技术、人力等等,此外还要与外部各方沟通,包括各类合同甲方、各相关政府机关等,如果沟通不畅,对情况不够熟悉和了解,那么工作就难以开展,更别提工作效率了。还有如果几个人或者几个部门共同做一项工作,就更需要密切而深入的沟通了。如果沟通不到...